后“新冠”时代,中小企业如何识别信用风险
“新冠”带来的国际灾难远未结束,而各国的破产大潮却已经开启。此次破产浪潮席卷的不只是我们一般认为的低信誉度国家,还包括的像瑞士、德国、日本等传统的高信誉度国家。甚至某种程度来讲,高信誉度国家的企业由于其之前的可信度和完善的破产流程,使得其具有更为隐秘和巨大的风险。那么,中小企业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究竟该如何防范此等风险呢?作为本身就在为全球的生物化工企业提供授信服务和信用调查的企业,ChemWhat来谈谈对此的看法。
1. 在与任何国家的企业合作之前,尝试搜索相关公司和相关联系人,看其是否有任何的负面信息
这个方法很简单,但是却经常被忽略。事实上,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很多信息都能轻易在网上查到。不过在这里,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强调三遍,用谷歌、用谷歌、用谷歌。为什么不是百度?因为百度的排名机制会可能会让你错失重要信息。举个例子:
下面是当分别在百度和谷歌搜索“中瑞希康”所能看到得搜索结果,不仅有关于公司的负面信息,还有关于直接责任人的,甚至还有其联系电话(联系电话搞不好也是微信)和QQ号。为什么选择“中瑞希康”作为关键词,因为武汉这家公司在前不久刚刚进入ChemWhat黑名单,不过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这家公司的负面信息无论是在谷歌还是在天眼查早就能搜索到,但ChemWhat服务的一家客户最近居然还是受骗了。
关于网上搜索相关公司的负面信息,ChemWhat有两点要强调:
首先,好事不出门,坏事却可以传千里。所以负面信息相对更容易在网上查到;其次,网上的负面信息并不见得都真实,但是可以作为参考,至少在合作之前让对方澄清网上的信息是有帮助的。
除了用谷歌,还可以在Linkedin上查询对应联系人的工作经历,甚至是其他人的评价。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下和我们讨论。
2. 如果是中国的供应商或者客户,可以加个微信,看看他/她的朋友圈
朋友圈还是能透露很多信息的,比如对方是什么时候注册的?注册以后是否经常发和工作相关的内容?对方发跟现在工作相关的内容有多久了?
假设对方最近才注册微信,或者朋友圈完全没有和工作相关的信息,那么就要多和对方聊聊,适当地提出质疑,了解情况。
3. 提高防诈骗意识,尤其是借某些大公司之名进行诈骗
这方面的行骗主要是两个手段,第一个低级点,第二个相对比较高级。那么我们先说第一个。
经常有公司自称是替某大公司来采购,可是因为大公司内部部门复杂,所以你很难去找人求证。不过这种情况只要提高警惕还是很容易识别的。如果想确认其说法的真伪,可以要求对方提到的大公司直接发邮件出来证实其说法。
高级一点的行骗手段是这样的。比如A公司是行骗公司,他可能申请一个和某大公司B相似的域名(如果B的域名是B.com,那么A公司申请的域名可能是Bltd.com)。之后,A公司一方面把自己申请的域名指向B公司的网址,同时以后缀为Bltd.com的邮箱地址发邮件行骗,使得收件人误认为是B公司发出来的邮件。这时候,通过电子Bltd.com,你发现对方是一家很大的公司(那是肯定的,因为指向的本来就是B公司的真实网址),同时收到的邮件也是Bltd.com结尾,于是你觉得你是在和B公司做生意,但B公司可能对此根本一无所知。
4. 对于后付款订单,可尝试要求对方提供信用报告,或者主动购买信用报告
对于后付款订单,要求对方提供信用报告可能是有用的。换个角度讲,对方如果之前申请了信用报告,本身就表示对方很在意自己的信用。当然,如果对方的信用报告查得到但是不愿意提供,我们也可以考虑付费购买。一般来讲,邓白氏(D&B)报告能够比较详细地反应对方的财务状况和总体信用评估,当然,生物和化学行业内的公司也可以购买ChemWhat的信用报告(如果对方通过了ChemWhat的信用认证,那么就不需要再买信用报告了)。
5. 购买信用保险
信用保险最著名的当属大名鼎鼎的“中国信保”或者“中信保”(全称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该保险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是中国政府背书的保险,必要的时候,会调用政府力量来向失信企业的所在国政府索赔。以中国目前的全球实力,这个力度可想而知。只不过要注意的是,中信保毕竟是保险,在赔付前是要花时间取证的,而且大部分情况下也有赔付额度上限,所以如果不是特别必要,尽量还是不通过保险来解决。
以上是ChemWhat的一些总结,大家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和我们进行讨论。